top of page
Light-Political-World-Map-Mural-66542915
jiantou.png
biaodian.png

​纽约

​怒江

​总论

由于我在美国最早的耶稣会士寄宿学校上学并需要修神学课程,我以一个研究社会现象的视角对宗教产生了兴趣。所以,十一年级的感恩节假期间我在纽约大街小巷里拍摄并研究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堂。圣诞假期期间去云南玩时,我无意在民宿里看到了一张很久之前民宿老板拍摄的白汉落教堂照片。照片里山坡上的教堂被白雪覆盖,教堂顶的十字架屹立在雪中不倒。我问了下民宿骆老板,才得知云南怒江区域有许多多民族去祈祷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又是任安守神父传来的。经过研究周围教堂的历史后,我下定决心来探索怒江,丙中洛,和迪庆地区的教堂。如果能采访神父的话,我着重以当地人的视角看宗教是怎么对他们带来的影响。其中,大多数本地人以及神父认为基督教给他们当地人带来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一些村落里,自杀率降低了。因传教士给他们带来的农业技术,茨中地区开始了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生意。我返校后,我再采访了我的神学老师来讨论他对宗教于政治,哲学,科学的练习。他强调了很多时候科学和哲学不能带给人一个满意的答案,宗教却能给人们一个安慰、信仰。

作为自由女神雕塑的所在地和美国商业中心,纽约自从建城以来就开始吸引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们过来移民,劳动,以及经商。那些从世界各地过来的人民自然就把他们所信仰的宗教带过来了。由于大部分移民是基督教信众,纽约的天主教和各类新教教派的教堂居多。其中许多教堂,例如St. Patrick's Cathedral,成为了纽约地标和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元17世纪初,天主教耶稣会和卡普青修会进入西藏以及大藏区进行传教。因为无法直通西藏腹地,传教士选择从藏区边缘康区入手。茨中教堂则是法国巴黎发放传教会在康区设立的重要穿教点。教堂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容纳了藏族,白族,巴西利卡建筑元素。从空中俯视教堂成十字状,结合了巴西利卡以及罗马式教堂风格。1912年茨中教堂建成,标志了天主教真正传入茨中。

封面-xaio_edited.jpg

光绪默念,任安守(Annet Genestier)神父翻阅碧罗雪山,进入白汉洛、迪麻洛等地并连结丙中洛,秋那桶,捧当登神职人员传教时作为重点传教基地修建而成的。​教堂是1902年任安守神父复来传教时建成的。由于在白汉洛教案中被毁,任安守神父在1908年重新修了教堂。

位于贡山县丙中洛重丁的重丁教堂由任安守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用十年建成。教堂于19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堂是白汉洛教案的发生地以及任安守1936年死后葬在此。在文革期间,因原建筑物被毁,现重丁教堂是1996年重修建筑,其规模比原建筑物小。新建教堂屋顶为石板瓦片悬山庄,钟楼有三层,四角为攒尖顶。教堂的装饰上融入了少数民族文化。大门两侧以及十字图案上写有藏语,绘画为藏族风格。

封面-老姆登_edited.jpg

​老姆登教堂是由1930年建成的。文革时期遭到损坏后又在1984建的。老姆登教堂位于老姆登村,其怒族居多。红色十字架指向天空,十字架下写着“神爱世人,”之前是“神深爱世人”。

bottom of page